在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大背景下,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,积极推动国产原油产能提升。十多年来,我国国产原油产量稳步增长,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。每年国产原油究竟上涨了多少呢?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。
过去十年的稳步提升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2年,我国全年原油产量为2.02亿吨,此后逐年增长。到2021年,原油产量达到1.99亿吨,与2012年相比增长约4.4%,年均增长约0.44%。尽管2022年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,国产原油产量略有下降,但总体保持稳定。

主要增长点:陆上和海上产能
我国国产原油产量的增长主要源自陆上和大海上产能的提升。
- 陆上产能:近十年来,我国通过技术创新和勘探开发,持续提升老油田采收率,并不断开发新的陆上油气田。这些新开发的油田,如大庆长垣油田、塔里木轮南油田,已成为国内主要产油区,为产量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- 海上产能:我国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。近年来,我国加大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力度,不断提升海上产能。以南海东九区气田为代表,我国已成功开发多个大型海上油气田,有力推动了国产原油总量增长。
增长背后的驱动力
我国国产原油产量的稳步增长得益于多项有利因素:
- 政策支持: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鼓励和支持国内油气勘探开发。
- 技术进步:我国石油工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,新技术、新工艺的应用提升了勘探开发效率。
- 国际合作:我国加强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,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。
- 市场需求: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,促进了原油产能的提升。
对能源安全的意义
国产原油产量的稳步增长对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。
- 减少进口依赖:通过增加国内原油生产,我国可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,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。
- 降低能源风险:国际地缘因素和原油价格波动,可能会对全球石油供应产生影响。增加国产原油产能,有助于降低我国面临的能源风险。
- 支持经济发展:原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,国产原油产量的增长,为国内石油化工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,支持了经济发展。
尽管近年来我国国产原油产量的增长有所放缓,但依然保持着稳健态势。随着政府政策持续支持和科技创新不断进步,预计我国国产原油产量仍将逐步增长,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