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20 世纪 80 年代,香港股市迎来了蓬勃发展,恒生指数(恒指)一路飙升,创造了历史记录。这一时期,保证金交易成为推动股市繁荣的重要因素,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与其中。
保证金交易的魅力
保证金交易是一种杠杆式交易,允许投资者使用比自己账户资金更多的资金进行交易。例如,如果投资者有 10 万港元的账户资金,他可以使用 1:10 的保证金比例,即借入 90 万港元,总共拥有 100 万港元的资金进行交易。
这种杠杆效应可以放大投资者的收益,但同时也增加了风险。如果股票价格上涨,投资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;但如果股票价格下跌,投资者可能会损失全部账户资金,甚至负债累累。
80 年代恒指的疯狂
在 80 年代,香港经济高速增长,恒指也随之水涨船高。1987 年 10 月 19 日,恒指创下 3940 点的历史高点。好景不长,仅仅两个月后,恒指就暴跌了 40%,引发了著名的“黑色星期一”股灾。
在这场股灾中,许多保证金投资者血本无归。由于过度使用杠杆,他们无法承受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,最终导致破产。
保证金交易的风险
保证金交易虽然可以带来高额回报,但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。投资者在进行保证金交易时,需要注意以下风险:
保证金交易的建议
对于希望进行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,建议遵循以下原则:
80 年代恒指的保证金交易是一段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时期。虽然保证金交易可以放大投资者的收益,但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。投资者在参与保证金交易时,必须充分了解其风险,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