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原油储存基地是指中国政府指定用于原油储备的专用设施,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。这些基地位于中国各地,分布于沿海、内陆和地下。
分布及规模
中国原油储存基地主要分布于以下地区:
- 沿海地区:舟山、大连、青岛、天津、宁波等。
- 内陆地区:郑州、兰州、西安、武汉等。
- 地下地区:四川、重庆等。
截至2022年底,中国原油储存总容量约为9,000万吨,其中:

- 国家石油储备库:约2,700万吨
- 商业储备库:约6,300万吨
主要功能
中国原油储存基地主要有三个功能:
-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:在国际原油市场发生动荡或供应中断时,从战略储备中释放原油,稳定国内市场供应。
- 平抑油价波动:当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时,从战略储备中释放原油,降低国内油价;当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时,向战略储备中注油,防止国内油价过低。
- 应急储备:在战争、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,提供原油储备,保障国家安全。
管理机构
中国原油储存基地由国家发改委负责整体规划和管理,具体建设和运营由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等国有企业负责。
技术特点
中国原油储存基地采用先进的储油技术和设施,包括:
- 地上储罐:容积巨大的圆形或方形金属容器,用于储存原油。
- 地下储库:在地下开凿洞穴或利用地质构造,形成封闭空间用来储存原油。
- 原油输储设备:大型管道、泵站和阀门等设施,用于原油的运输和储存。
- 监控系统:实时监测原油储量、温度、压力等数据,并及时预警异常情况。
战略意义
中国原油储存基地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,具有以下战略意义:
- 维护国家安全:保障原油供应,避免在战争或其他突发事件中受到能源威胁。
- 平抑市场波动:稳定国内油价,避免因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对经济和民生造成影响。
- 促进经济发展: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。
- 应对气候变化:通过战略储备和原油调控,减少化石燃料消耗,应对气候变化。
未来发展
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,中国原油储存基地将继续扩展和完善。未来发展重点包括:
- 提高储备规模:进一步扩大国家石油储备库和商业储备库,提高原油储备能力。
- 优化储备布局: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和市场需求,优化原油储存基地的布局,提高响应能力。
- 提升储油技术:采用更先进的储油技术,提高原油储存的安全性、稳定性和效率。
- 加强国际合作: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,共同维护全球原油市场的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