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油第一”并非指时间顺序上的第一次发现或开采原油,而是指原油经过第一次分馏(提炼)后得到的第一类产品——汽油。 虽然原油的加工过程复杂,涉及一系列精细的化学和物理过程,但从最直观、最广泛应用的角度来看,第一次提炼得到的汽油,是原油加工利用的“第一”步,也是产量最大、应用最广的产品之一。 将探讨原油第一次提炼的过程以及由此获得的主要产品,尤其是作为“原油第一”的汽油。
原油并非单一物质,而是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,主要由碳、氢元素组成,还含有少量的硫、氮、氧、金属等元素。这些元素以各种烷烃、环烷烃、芳香烃等形式存在,其比例随原油产地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差异很大。正是这种复杂的组成,决定了原油性质的多样性,例如密度、粘度、颜色、含硫量等都会因原油种类而异。 这些性质差异直接影响到原油的加工工艺和产品种类。例如,高硫原油需要进行脱硫处理,才能生产符合环保标准的燃油;高粘度原油需要经过减粘处理,才能顺利进行后续的加工。
原油第一次提炼的核心工艺是常减压蒸馏。这个过程利用原油中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。原油被加热到350-400℃左右,然后进入常压蒸馏塔。在蒸馏塔内,由于温度梯度,不同沸点的组分会在不同高度冷凝,从而被分离出来。沸点较低的组分,如汽油、石脑油,会在塔的上部冷凝,而沸点较高的组分,如柴油、重油,则会在塔的下部冷凝。常压蒸馏可以得到一部分汽油,但由于常压下温度限制,一些重组分不能有效分离。为了提高原油的利用率,常压蒸馏后,残油还要进入减压蒸馏塔,在降低压力的条件下继续蒸馏,得到更多柴油、润滑油基础油等产品。 常减压蒸馏是原油炼制的基础,也是获取汽油等主要产品的关键步骤。
在常减压蒸馏过程中获得的汽油馏分,并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成品汽油,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精制处理。 这包括脱硫、脱色、脱胶等工艺,以去除其中的杂质,提高其辛烷值和抗氧化稳定性。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性能的重要指标,辛烷值越高,汽油的抗爆性越好,发动机运转越平稳。 经过精制的汽油馏分,还可能需要与其他组分进行调合,例如添加抗氧化剂、清净剂等添加剂,以满足不同季节和不同车辆类型的需求。 我们最终使用的汽油是经过一系列精细加工而成的产品,而常减压蒸馏获得的汽油馏分是这一系列加工的起点,是名副其实的“原油第一”。
除了汽油外,原油第一次提炼(常减压蒸馏)还可获得其他重要的石油产品:
石脑油: 沸点范围介于汽油和煤油之间,是生产乙烯、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的重要原料。
煤油: 主要用作航空煤油、取暖燃料等。
柴油: 用作柴油发动机燃料。
重油: 沸点较高,粘度较大,可用作燃料油或进一步加工成润滑油、石蜡等产品。
这些产品都属于原油第一次提炼的产物,虽然汽油因其广泛应用而被视为“原油第一”,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产品的价值或重要性低于汽油。 它们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,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能源和工业的基础。
随着科技的进步,原油提炼技术也在不断发展。除了常减压蒸馏,催化裂化、加氢裂化、烷基化等二次加工工艺也日趋成熟,这些工艺可以将重油进一步裂解成轻质油品,提高汽油和柴油的产量,并改善产品的质量。同时,炼油厂也越来越注重环保,致力于降低污染物的排放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 未来,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,原油提炼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,并探索更有效、更环保的原油加工方式,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。 “原油第一”的含义也将会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演变,但其作为原油加工起点,以及作为现代社会重要能源载体的关键地位将不会改变。
总而言之,“原油第一”指的是原油第一次提炼后获得的主要产品——汽油,它代表着原油加工的起始阶段,也是现代社会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而围绕着“原油第一”的获取和精制,原油炼制产业不断发展,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