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内原油产量的下降,中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不断提高。原油进口量也已从 1990 年的 500 万吨增加到 2021 年的 5.13 亿吨,年均增长率约为 10%。
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主要分布在中东、非洲、美洲和欧洲。近年来,中东国家一直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,其中沙特阿拉伯长期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。2021 年,来自中东的原油进口量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 59.2%。
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,中国也在积极调整原油进口来源国结构。近年来,来自俄罗斯、巴西和美国等非中东国家的原油进口量有所增加。2021 年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首次超过沙特阿拉伯,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。
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国内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,导致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逐年上升。2021 年,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 73.1%,创历史新高。高进口依存度使中国原油对外供应受制于国际因素,增加了国家能源安全风险。
传统上,中国原油进口主要通过管道和海上运输两种方式。近年来,中国通过油轮船队规模的扩张和国际油气合作项目的发展,逐步增加了海上运输的比重。2021 年,中国通过海上运输进口的原油量占总进口量的 82.6%,而通过管道进口的比重则降至 17.4%。
原油进口价格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、地缘因素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,波动较大。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,导致油价暴跌。2021 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地缘冲突,油价持续攀升,一度创下七年新高。2022 年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,油价继续飙升,给中国原油进口成本带来巨大压力。
经济增长和需求增加: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对能源的需求,尤其是原油需求。
国内原油产量不足:中国的原油产量长期难以满足国内需求,需要大量进口补充。
能源安全考虑:中国高度依赖进口原油,存在能源安全风险,需要多元化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方式。
国际能源格局变化: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,如页岩油革命和地缘冲突,影响了原油供应和价格。
为了应对原油进口变局,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:
优化进口结构:调整原油进口来源国结构,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。
提升国内产量: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,提高国内原油产量。
发展替代能源: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,减少对原油的依赖。
加强国际合作:加强与原油供应国的合作,确保原油供应稳定。
完善储备体系:建立石油储备体系,应对原油供应中断风险。
中国原油进口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局,主要表现为进口依存度的攀升、进口来源国结构的变化、进口方式的调整和进口价格的波动。这些变局既是经济增长和国内原油产能不足的必然结果,也受到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和地缘因素的影响。面对变局,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,优化进口结构、提升国内产量、发展替代能源、加强国际合作和完善储备体系,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。